

【我和高功能自闭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的历程---三部曲之三】
第三部 察觉自我刺激行为对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今天我们一起做蛋炒饭,烹饪是阿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 阿睿的自我刺激的行为有减少,我想是因为环境比较安静、阿睿也比较信任并且习惯我们之间的互动模式的缘故。我从头到尾就没有打算“消灭”他的自我刺激行为,再说这种因生理需求出现的自我刺激行为是无法被“消灭”的。我的治疗经验告诉我,除了设置安静的环境、放慢活动的步骤以外,适度的在日常时间表中加入一些运动和户外活动也可以减少一些自我刺激的频率。 我从一开始就已经决定尊重阿睿生理上的这一个特点。 蛋炒饭煮到一半,电磁炉还开着,阿睿冒出一句“I need a break”后就匆匆离开。我想教育的机会来了,我匆忙跟上对他说:“good job!”因为他有做出正确的要求。后面再补上“the cooker is still on, shall we turn it off first. When you are done with your break, we can turn it on again to continue cooking. It is very dan


【我和高功能自闭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的历程---三部曲之二】
第二部 信任和正向沟通的建立 很多时候在很多场合如宴会、课堂其它等等数之不尽的场合... 当阿睿因生理的需求而需要做一些跳跃和挥手的动作时,他都会感到心理压力。担心做了会遭到其他孩子的嘲笑甚至成人的责备。有时遇到比较凶或严肃的老师或成人时,因生理需求使然,不做会很难受,却担心做了会被责备的情况,常常导致阿睿陷入焦虑。 经过两,三堂治疗课的一再的强调,阿睿开始相信我对于他的自我刺激行为的真实接纳。我们慢慢的从“I need to do some stimming” 把句子修改成“I need a break”。阿睿礼貌的提出要求的次数变多。我感受到他在治疗课里的轻松和自在。看到他没有压力轻松的进行职能治疗活动的那一幕,我内心不禁有些感动,我心里想到外头到底有多少自闭症孩子能像阿睿现在这般做自己轻松的过日子时,内心不禁又升起了一些感慨。 阿睿开始可以较轻松且有信心的跟我表达他需要暂停一下(break time),而且完成后,在他的大脑和身体比较舒适时,他就会自己主动回来找我并继续接下来的职能活动。这种治疗关系连我也觉得非常的舒服,愉快。没有无止境的催


【我和高功能自闭症孩子的自我刺激行为的历程---三部曲之一】
第一部 自我刺激行为的察觉 阿睿是一名高功能自闭症的案例,今年10岁。他的智商(IQ)和语文能力都还不错。但是讯息处理的速度很慢,另外,问题解决能力较弱而且合并有注意力缺失的问题。他对自我刺激有较高的需求。每当环境较吵杂或者他昨日睡眠品质不佳时,他的自我刺激行为就更多。自我刺激行为让他的大脑得到暂时的休息,令他得以再继续接下来的活动。不是行为问题。 今天的治疗课是希望帮助阿睿发现和察觉自己的自我刺激行为。 在进行活动的过程中阿睿出现自我刺激行为,我掌握机会切入话题, 我:你这样做原地双脚跳以及挥手flapping hand之后感觉真么样?(我试图引导阿睿去注意自己的自我刺激行为。) 阿睿:。。。。。停顿了一下。(对开放式问题有点难回答。) 我:曾经有一个孩子对我说,他这样做后感觉很舒服,很轻松。请问你的情况也跟他一样吗? 阿睿:是的,有时候做了很开心很舒服。 我:那老师尊重你,如果你如果感觉到想跳或者想挥手(flapping)的时候可以去做,不过事前先跟我通知一下,ok吗?我不会骂你的,因为这是你身体的需求。就像人累了想要休息一下,肚子饿了需要吃


【陪伴自闭症孩子克服固执行为和面对焦虑】
小丰是一个4岁被诊断自闭症的孩子。他没有办法用使用语言来表达,而且在理解他人的语言指令有困难。由于听不懂,很多时候小丰都是靠以往经验来猜测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事情。例如看到家人书包就猜测要去上学,拿车钥匙又穿便服便是要去逛街甚至在Flying Kids上治疗课时一定是在固定的房间里的。 因此慢慢的他就越来越相信自己的经验。每当发生的事情的前段与过往经验相符,他便深信和推测并且强烈要求接下来的步骤跟以往的经验一样。就像program好一样很难改变。如果流程有改变,加上听不懂他人使用语言对情境的改变的解释,就会造成他的不知所措,因无法预知下一步而产生焦虑。为了解决焦虑,小丰就会变得很“固执”,用尽方法要求事情和自己的过往经验有一致性。很多罹患自闭症或者在听力理解有困难的孩子都出现同样的状况。 那天我们跟往常一样在治疗室进行治疗。因为有了对视觉图片的基础了解能力。我决定要帮助他打破这个“固执”。 我和妈妈使用图卡预告他要离开舒适的治疗室到楼上去玩秋千(使用图片沟通的方式)。小丰战战兢兢的被妈妈带到走到楼梯口。他使用手势拉扯我要求我抱他。抱起来后,他的双脚紧


今天下午的一堂治疗课,跟着孩子的兴趣来 --星球篇
孩子动机满满的,很专注。让孩子使用合适他手形的石块蜡笔;把正式进入书写前所需要的手部动作练习融合到活动中,孩子不自觉的就主动执行剪、帖、撕blue tag等动作。专注力、小肌肉动作、亲密感的建立一体成型。 孩子很投入;治疗师也很享受其中;孩子没有挣扎逃避尖叫,在旁边妈妈和阿姨不烦燥,还可以侃侃的和治疗师做问答环节,吸收更多关于如何和自闭症孩子相处的知识。 帮助家人看到孩子可爱的一面是治疗的超级大重点。 教导家长如何在家也能引发出孩子可爱的一面是治疗技巧的传授。 家长若有能力常常看到并且引发出孩子可爱的一面,我想大概就可以结案了!! 果真的能够做到融洽且互相尊重的生活在一起,那么自闭症或不是自闭症好像就不是那么重要了。 这个墙上的星球作品我真心觉得很美,你呢? 用第二张充满残局的照片向天下父母、老师、治疗师和教育工作者致敬。因为这是你们每天都会面对却也为教育孩子心甘情愿接受的场景。身体经百战的你们一定也收拾过不少的残局....


经营特需儿手足关系和家庭关系的想法分享
我的姐姐是个独立的人,从小就对我照顾有加。问妈妈为什么,妈妈说在姐姐很小的时候曾经问过她要不要弟弟,姐姐说要,不久后我就出世了。因为是姐姐要的,所以他比较就会疼惜我。 我不是一个心理专家,但在陪伴特需儿童家庭的过程中发现不少家长在处理特殊儿童的手足关系时出现以下两个状况 : 1.父母忘记的这是家庭时光、心理仍然停留在训练特需儿的状态 其他孩子长大了自然会独立,唯独这个特需儿,让我很焦虑。 这种焦虑容易让父母们堕入不放过每一个机会来训练与教导特需儿的情况。如果没有察觉这种心理状态,尽管是在家庭时光时,跟大家一起游戏、用餐或做什么活动,焦点都会下意识的停留在特需儿身上。明明就是家庭时光却无法认真深刻的注意到其他手足的表达,而且忘记做出确切的回应。常此以往,这会造成手足的心理问题,加剧手足出现抢妈妈的行为以及不平衡的心理。 所以“别忘记了这是家庭时光,可以尝试暂时放下诱焦虑急切的心情,家庭成员间互相对大家做出回应与互动。体会一下家庭的美好时刻。虽然不容以但仍然值得坚持” 2.不让手足参与帮助,导致孩子对家产生了极大的疏离感。 人跟人的关系非常微妙,会因


【2022 Outing】带着Advanced Class孩子们去购物
「你好,芮珩老师,今天举办的outing xx好开心,他回来一直跟我们分享电影情节,也告诉我他今天吃了炒饭」 在学校我们教孩子们如何用钱、如何还钱,
这两年因为疫情孩子就更难有练习操作的机会。
趁着电影日难得的外出,我们决定在看完电影以后,带着Advanced Class的孩子们到商场里吃午餐,然后一起去Shopping。 这次外出除了让孩子学习如何还钱、找钱和决定自己想吃的午餐以外,也希望能培养孩子对家庭的责任感,让孩子们知道“购物”也是家务之一。因此老师事先请家长预先列出3-4样孩子能协助够买的物品,让孩子能学习跟着购物列表买东西!
孩子们都表现的很棒,都能跟着shopping list找到需要购买的物品、排队和还钱。
期待我们下一次的outing,能再一起shopping和外出。 每次的外出活动老师们都会先做好预告,这一次Advanced Class更包括了必备的学习单
让孩子们能结构与视觉化自己所学和正在做的事
避免焦虑和不安,
减少因为不知道即将发生的事情而出现不适当行为
看到孩子们享受自己在做的事情并且轻松愉快,老师也开心 。


2022年 : 电影日 Movie Day 分享
“老师,他可以去看电影吗?”
“老师,她在家看影片也都看不久的,也都是走来走去”
“老师,我们没有带过他去也,不知道他o不ok叻”
“可是老师,他很怕暗的环境” 自闭症的孩子容易对声音和灯光敏感,会害怕太暗的地方、害怕太大的声音,也会对陌生的环境感到不安。因此为了这次的Movie day,学校事先准备了“看电影”的社会性故事,以让孩子能对即将到来的“电影日”有一些概念,并预告孩子我们即将要去的地方、要做的事、会遇到什么状况。 今天,有孩子因为声音太大声而遮着耳朵;有孩子在电影院灯关掉以后受到惊吓;有孩子没办法坐在位子上太久而偶尔需要去场外走动。 但我们也看到家长也尝试用了一些方式来让孩子适应其中,例如使用数数、替孩子带耳机、告诉孩子顺序等等。 无论如何,今天的尝试是个很棒的开始~
谢谢各位爸爸妈妈愿意和孩子一起尝试,我们会陪着你们
希望家长们都enjoy今天和孩子们一起在戏院里的时间
=总院芮珩院长= 今天每个出席的家庭我都覺得他們很棒 看到家长们愿意陪伴孩子一起探索新事物。 BQ媽媽今天原本沒有報名,詢問了媽媽後,發現是因為媽媽沒有信心獨自帶B


【發展警訊表格】
適用於2~5歲的幼兒,歡迎幼兒園老師及家長使用,
當我們懷疑孩子需要被幫助時,可以使用這幾張表格勾選,
若是孩子有一個或以上的情況且影響其生活或社會參與,
請不要忽略了孩子的發展警訊。
記得!孩子並不是故意要做不好或不要做,
他們是真的遇到了困難,需要適當的介入或策略。 这是我们列出2~5岁儿童的发展警讯,目的是为了帮助家长或老师更早确定孩子需要被帮助。当无法警觉孩子的发展有异于同年龄的孩子时,很容易对孩子产生负面的情绪或者给予不恰当的管教。同时也容易因此而压力,或多或少造成师生/家庭的紧张关系。


【兒童發展警訊】
幼兒園就像是個小小社會,
就像我們進入職場一樣,有些能力是必須具備的
咦?什麼能力是重要的呢?又要怎麼知道呢?
身為家長或老師的我們可以使用這兩個秘笈喲 ! 我們為大家準備了【兒童發展警訊表】和【兒童發展評量表】
讓我們先來看看兒童發展警訊 每當開學不久就會收到幼兒園老師或是家長的諮詢
發現孩子進入幼兒園後有別於同儕的表現,比如:
- 叫名字時,孩子有沒有反應?
- 能不能明白指令?
- 可不可以表達自己的需求?
- 能模仿老師或是同學嗎?
- 願不願意和同學一起玩?
- 和其他人有眼神接觸嗎? 更多的資訊可以參考兒童發展警訊的表格
提早發現我們便可以及早給予孩子幫助,
也歡迎幼兒園老師分享與提供給需要的家長參考哦!